事件 去年阿依河1200游客紧急疏散
除了潭獐峡的惨痛记忆,早在去年夏天,重庆一漂流景区即遭遇了紧急的一幕。两年成功开发彭水阿依河漂流景区的老板杨维虎称,去年7月19日该景区遭遇山洪,1200多名游客紧急疏散,现在想起来还让他后怕。
据悉,那天是个周末,景区一下涌进了1200多人参加漂流,导致景区橡皮艇不够用。杨维虎说,当天天气预报并没有雨,贵州段的天气说有大雨,于是景区作了严密监控。下午1点多钟,在景区上游段设置的水情监测点人员发现水位在开始缓慢上涨,当即向下游漂流景区发出警示,景区马上向游客作出了停止漂流通知。
但上千游客正在水中漂流,部分游客根本不愿意上岸避险,相反还争抢橡皮艇。到下午5点左右,河段水位上涨了1米多,水流加急。景区一边紧急向当地政府报告,一边组织游客向两岸高处疏散。最后在政府多方疏导下,被困在峡谷中的上千游客,只能身着泳装徒步从狭窄的山路逃生。由于漂流游客太多,猛烈袭来的山洪依然导致几名游客被撞在礁石上受轻伤。
现状 大多景区有监测无避险平台
在我市诸多峡谷、漂流景区中,多数设置了预警监测点。部分景区也设置了紧急逃生通道,多个景区透露,并没有设置在紧急情况下的避险平台。万盛铜鼓滩漂流景区全程长11.2公里,为我市较早的漂流景区。该景区相关负责人称,他们在上游建立了监测点,不过没有专门的紧急避险平台。因为该景区沿线有公路贯通,从河边到公路只有1公里左右的路程。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通过小路到达公路避险。
位于武隆境内的黄柏渡漂流,河道、水面开阔。该县旅游局官员称,因水流不是很急,基本上可自己划船。上游有一个小水电站,一般情况下是缺水。因此,该景区没有设置紧急情况监测点,更不需要紧急避险通道或平台。
另一典型的峡谷景区金刀峡,是我市具有代表性的峡谷景区。该景区负责人称,他们有专门避险通道和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密切监控峡谷水位情况,一旦超过警戒水位,景区上下山门实行全封闭,禁止任何人员再进入峡谷。对峡谷内游客,则通过每隔两公里左右的避险通道疏散撤离。实际上,在我市近10个峡谷漂流景区中,大多都满足于在上游设置一个预警监测点。修建避险平台或通道的景区屈指可数。
同时,在景区管理上也有疏漏,在几年前,重庆某漂流景区曾因游客不穿救生衣在漂流时丧生的惨痛教训。
原因 景区节约成本不愿建平台
为何对高风险旅游项目的配套建设,会有众多景区缺失?重庆佛影峡漂流景区负责人称,西部漂流景区大都在峡谷中,建设避险平台很困难,同时这种避险平台的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
目前,漂流景区分两大类,其一是上游有水库大坝,漂流景区的水流可以控制,安全系数较高,不会受山洪的太大影响,这种漂流景区在广东沿海等城市比较流行。其二,完全借助纯天然峡谷、流水资源开发的漂流景区,对流水等没有可控制性,西部漂流景区大多属于此类。
对第二类漂流景区,运行风险非常高。该负责人表示,这种景区交通一般不方便,避险、疏散都比较困难。由于在峡谷地段,修建避险平台和避险通道也非常困难。即使费很大力气,修建了避险平台和通道,如果发生事故时,旅客没在避险平台附近,这些耗资修建的平台可能失去效用,最终仍然达不到化解风险的目的。
但这种看法,并没得到普遍认同。杨维虎认为,凡是漂流景区除了要密切关注上游天气预报,在上游设置多个洪水监测点外,还应在漂流河段修建多处疏散的安全平台或自救设施,以供游客在险情突然袭来时能够就近避险。多数景区没建避险平台或逃生通道,除了地势的难度,更多的是成本考虑。一位漂流开发人士称,修建一个避险平台或一条逃生通道,动辄几十万,一个景区总的下来就要投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
管理
漂流景区 避险设施缺标准
目前看来,不仅景区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从政府管理层面看,也没有明确。1998年颁布的《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只对漂流景区的漂流工具、救生人员、救生设备及应急预案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没有对漂流景区提出建立在紧急情况下让游客避险的平台和逃生通道的要求。而国家旅游局正在征求意见的《旅游者安全保障办法》(初稿),将取代《暂行办法》,仍然没有明确漂流景区硬件建设上的标准要求,更不说避险了。
一位资深漂流景区管理人员表示,既然政府管理上没有要求,投资者一般不会考虑这笔“额外”投资。因此,目前我市众多的漂流景区,往往注重对河道礁石等漂流险情的治理,很少建有安全逃生平台。他说,从当前看,管理部门一般就是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的范围是应急预案、救生设备、河道清理、救生人员等方面。要求的是景区在有恶劣天气情况时,发布预警信息,调整景区运行时间等。
企业行动
阿依河投千万 建避险平台
处于高山峡谷的漂流景区,没有拦坝控制水流的天然条件,景区如何降低风险?尽管对建立避险平台和逃生通道的效果看法不一,但不少景区认为,这是当前降低风险、增大安全的一个较好的补充措施。刚刚崛起市场两年的阿依河景区,可以说在之前备受恶劣天气的折磨。重庆交旅集团接手后,为规避风险,该景区不惜斥巨资完善景区避险和逃生设备。该景区负责人说,他们除了在上游10多公里处设置预警监测点,随时监测水位和天气情况外,还将斥资近千万元,修建避险平台。据悉,这些避险平台每公里有两个,每个避险平台正常可容纳50-60人。在整个漂流河段,将设置约20个避险平台,已于今年3月份开始修建。但遗憾的是,类似这种转变的景区不多。更多的景区仍然是满足于现在的设施设备和机制,没有进一步明确的应对紧急情况的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站新闻均摘自其他各媒体或网站,如有相同,编者及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